• 中国科学院
  • OA
  • 邮箱
  • ARP
  • 单点登录
  • 联系我们
  • ENGLISH
  • 首页
  • 机构概况
    • 单位简介
    • 组织架构
    • 现任领导
    • 学术委员会
    • 工程委员会
    • 学位委员会
    • 历史沿革
    • 合作交流
  • 科研成果
    • 发射成果
    • 专利
    • 论文
    • 获奖
  • 新闻中心
    • 头条新闻
    • 综合新闻
    • 科研进展
    • 媒体扫描
  • 人才队伍
    • 队伍简介
    • 青年促进会
    • 人才招聘
  • 研究生教育
    • 博士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信息
    • 招生简章
    • 导师介绍
    • 大学生实践项目
    • 学位论文答辩
  • 党建文化
    • 工作动态
    • 组织结构
    • 党建专栏
    • 廉政建设
    • 创新文化
    • 先进典型
    • 群团统战
    • 学习园地
    • 党务问答
  • 科学普及
    • 科普基地
    • 活动集锦
    • 活动新闻
    • 科普视频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信息公开申请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预算决算公开
媒体扫描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扫描

【科技日报】中法天文卫星发现宇宙“婴儿期”伽马射线暴

发布时间:2025-04-27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分享:

中法天文卫星24日发布首批科学成果。在轨飞行10个月来,中法天文卫星探测到超100例伽马射线暴,发现多例特殊类型伽马射线暴,刷新了短时标伽马射线暴的最远观测纪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例130亿年前的伽马射线暴,它诞生于宇宙的“婴儿期”。

伽马射线暴是宇宙大爆炸以来最为壮观的爆发现象,持续时间从毫秒到数分钟不等,其短时间内释放的能量可超过太阳一生释放能量的总和。中法天文卫星是中法两国科学家联合打造的、观测伽马射线暴的利器,其开展伽马射线暴综合观测的能力最强。2024年6月22日,中法天文卫星发射以来,已顺利完成了卫星平台、科学仪器的在轨测试任务,并取得一批科学观测成果。

“在这些成果中,最吸引人的是伽马射线暴GRB250314A。这个来自宇宙幼年时期的巨大能量爆发,发生于宇宙诞生7.3亿年时,其光芒在宇宙中穿行约130亿年后才被我们捕获。它可能是宇宙第一批恒星死亡时形成黑洞或中子星引发的,让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诞生初期的场景。”中法天文卫星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魏建彦说,这次发现刷新了伽马射线暴观测领域保持了12年的最远纪录,相当于将人类探测宇宙早期事件的边界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与此同时,中法天文卫星还观测到多例特殊类型伽马射线暴。比如,2024年12月17日,它捕捉到伽马射线暴的长时间持续爆发活动,该爆发活动的持续时间长达500秒,伴随持续的X射线和光学同步耀发活动。这为探索伽马射线暴前身星类型及中心引擎活动提供了重要观测数据。

在中法天文卫星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永合看来,这些观测成果的取得与中法天文卫星卓越的观测能力是分不开的。“中法天文卫星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和光学对应体探测优势。科学家在喝一杯咖啡的工夫,就能向中法天文卫星传送一次观测指令,获得观测结果,这样才能不错失任何一个可能蕴含科学发现的机会。”他说。

“这些发现不仅验证了卫星的卓越性能,更重要的是,为研究宇宙早期恒星形成、黑洞诞生、致密天体并合等前沿课题提供了全新视角。特别是来自宇宙早期的伽马射线暴,就像一扇时空之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宇宙婴儿时期的模样。”魏建彦说。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陆成宽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备案号:沪ICP备10018730号-1
临港园区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雪洋路1号 张江园区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海科路99号4、5号楼 联系电话:021-20857000(临港园区)021-50735060(张江园区) 传真:021-20857199(临港园区) 021-52419902(张江园区)